逆轉正義 ~ 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不同的正義


《逆轉正義》是日本作家下村敦史2023年出版的短篇小說,其成名作是2013年出版的《黑暗中芬芳的謊言》,不僅榮獲第六十屆江戶川亂步獎,更讓評委兼知名推理作家前輩有栖川有栖評價為「相対評価ではなく、絶対評価でA」(不是相對評價,而是絕對評價A),作者實力可見一斑。該書探討了遺華日僑、器官移植等社會議題,屬於社會派推理。同時,對於主角的心境描寫也令人印象深刻。去年底皇冠文化引進《逆轉正義》,延續了《黑暗中芬芳的謊言》的特色,然而,這次故事的主軸圍繞著「正義」,而且不止一種。

看完這本的當下,最先想到的是邁可·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中,將正義分為三個出發點:福祉、自由與美德,並推演出八種正義理論。由此可知,正義並非只有一種標準,而是具有多重面向的倫理議題,取決於思考的出發點與優先順序,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正義,而彼此之間的正義也可能相互牴觸。

本書由六篇短篇構成,主題涵蓋霸凌、復仇、更生人等社會議題,引領讀者從不同角度反思何謂「正義」。整體而言,這本小說雖為短篇小說,卻能做到短小精悍,且每篇故事都有讓人省思之處。然而,除了劇情深度之外,每個故事的結局有一定程度的反轉,也呼應書名《逆轉正義》。接下來會簡單介紹各篇,若不想被劇透的讀者,建議先閱讀本書,再繼續往下。

--------------------------- 下方討論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




































《裝沒看見》講述日本小說常見的主題──霸凌。冬樹目擊班上的霸凌事件,並向導師報告,怎知導師後續僅默默觀察,卻不作為。這個故事有多層反轉,一開始根本難以想像故事的結局,然而卻在結尾做到很好的前後呼應,相當令人驚喜。不過有時為了翻轉而翻轉,多少會讓情節有點不自然,這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保護》描述一起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的事件,儘管關於成年的標準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台灣,這都是觸犯法律的事件,即使兩情相悅也是違法。值得一提的是,這篇短篇的真相在結尾對我帶來了衝擊,一方面是我沒料到會在社會派推理小說中看到敘述性詭計,另一方面則是驚訝於自己的刻板印象。所幸,思考後,我認為這樣的反轉也不動搖我對此篇故事的看法,而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要帶給讀者的反思。

《始終緘默》大意是說大重因販毒而被警察抓,審判時卻始終保持緘默,也因此在出獄後受到信任並重用,沒想到卻又被抓,這次卻對警察全面吐露細節。這篇是我認為對人物心境描寫得最好的一篇,將大重前後的不一致描寫得很到位,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與他互動的警察,指出大重最深沉、也最不願意面對的內心驅力。故事最後幾行的翻轉也很精采,可說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安排,不禁讓人唏噓。

《跟蹤狂》篇名就揭示了故事主軸,開場充滿著血腥味,結局的真相也很有趣,可惜的是不難猜出誰是所謂的「跟蹤狂」。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故事與前陣子的墮胎議題相互輝映。明明是女方承擔生理上的風險,墮胎卻需要伴侶的同意?姑且不論性侵造成的案例,若覺得對方不適合養育小孩,卻需要經過對方同意才能墮胎,本質上也似乎有些矛盾。

《罪過的繼承》講述二戰結束時期發生的恩恩怨怨,導致現代子孫決定復仇的故事。老實說,這篇故事的情節相對牽強,首先,這種復仇心理真的能夠持續這麼久遠嗎?就算真的延續,為何不針對當事人(故事中當事人仍在世)。另外,除了不符合現代法治精神,就情理來說,也很難說服人。雖然情節安排上還是有些亮點,但可能是我對這種扭曲心態難以投射的緣故,總之,很難融入故事之中。

《死亡隨著早晨振翅而來》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描述更生人的困境。從監獄離開的奧村,被一群少年勒索錢財,如不聽從,則要到處宣揚他有前科。更生人在求職或租屋等方面,確實很常遇到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更生人再犯率很高的原因,即使想重新做人,社會大眾也未必給予機會,走投無路時,便容易再次誤入歧途。巧妙的是作者解開這個困境的手法,同時也讓我們從另一種角度重新看待監獄中的故事,而這個角度相對少見,有點新意,也昇華這個短篇,特別喜歡某個角色臨終書信的最後一段話。

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圍繞著「正義」打轉的短篇小說,隨著故事進展,讀者開始產生某些想法,卻又在故事後段透過作者的安排,扭轉了我們原先的想像,讓我們有機會進一步思考,所謂的「正義」到底是什麼。也許不管結局如何翻轉,我們思考後的看法仍維持一致,但能多一些不同面向的思考,總是令人感到欣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詭畫 ~ 更加成熟的「雨穴流」圖像推理小說

正念殺機 ~ 正念滿滿、諷刺十足的犯罪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