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慢思術


#慢思術

這是一本需要花時間閱讀的書,雖然內容看似不多,但吸收內化需要花些功夫,且書中有不少練習題,也需要花時間思考。儘管如此,若能將「慢思術」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看事物的角度會更多元,進而提供我們更多選擇。

在這個標題為王、資訊速食化的年代,對於收到的資訊,您是否曾興起「真的是這樣嗎」的想法。或者,聽到某個觀點,當下覺得沒問題,事後卻越想越不對勁,卻說不出問題在哪。如果沒有以上經驗,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打開新視野;即使有類似經驗,這本書多少也能幫助讀者的思考更進一步。

我想大多數人都聽過「批判性思考」,這個概念最早來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泛指利用系統性方法進行思考與質疑的一種思路脈絡。作者植原亮在書中第一堂課開宗明義提到「否定自己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這跟「批判性思考」有部分相通之處。

第二堂課從心理學中「雙重歷程理論」來解釋為何要否定自己的想法,簡單來說,大腦運作大致上分為兩種系統:迅速反應的「直覺」屬於系統一,費時費力的「熟慮」則屬於系統二。一般來說,大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往往是「直覺」,這是一種演化的結果,幫助我們迅速應對日常周遭的許多活動,然而往往也正是這種直覺式反應讓我們被誤導。第三堂課,則提供我們更多違反直覺的案例說明 。

第四堂課強調語言/文字的曖昧性,不禁讓我想起京極夏彥所著魍魎之匣一書中,京極堂曾說到:
就算發話者在說謊,離開你口中的言語將會自動傳達進對方心裡,任憑對方解釋。問題不在於如何表現,而是聽者如何解釋。
類似的道理,同樣的一段話,兩個人也許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所以在使用語言/文字與他人溝通對話,要非常小心。

第五堂課講述「因果關係」的重要性,並在第六堂課詳細解釋「因果性」與「相關性」的差別,我想只要有進行過嚴謹學術研究的人,大多能理解此差異,簡單說,因果關係是一種相關性,但相關性未必能推得因果,如果誤用,甚至可能倒果為因。

後面七到九堂課,提供讀者如何突破思考框架,找出應對方法與根本原因,從而提高思考精確度。最後,還提供幾題綜合演練。後面的部分,我自己還在消化,無法提供精煉後的想法。實際上可能也做不到,畢竟是融合前面所有觀念,這部分只能請大家自行買書來閱讀囉!

這本書由淺入深,提供我們一套思路框架,幫助我們提升思考的品質。書中也提供許多有趣的問題,讓我們演練,方便我們理解如何在生活中實際運用,反覆練習後,自然能慢慢進步。整體而言,這本書雖然需要花些時間理解吸收,但投入這些心力是值得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試讀】霧越邸殺人事件 ~ 堪稱公平的本格推理之作

【試讀】謎題師 ~ 融合宗教與科幻的懸疑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