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

【試讀】黑牢城

圖片
關於 米澤穗信 的作品,我涉獵不多,只有 〈古籍研究社〉系列 ,而且看的還是動畫改編版本,印象中是偏向輕快卻偶爾沉重的「 日常推理 」故事,然而最近讀的這本新作,卻是結合真實歷史、犯罪推理與戰爭元素的作品。 故事從 黑田官兵衛 前往有岡城開始, 官兵衛 本想勸阻 荒木村重 反叛 織田信長 ,卻因此遭到囚禁,隨後便爆發著名的 有岡城之戰 ,直到 信長 攻下有岡城, 官兵衛 才被救出,這本小說便是基於這段歷史背景改編而成。雖然我對日本戰國史不熟,但也多少聽過這幾位重要腳色的名字和這場戰役,做點功課後,發現書中其他人物大多也是實際存在的歷史人物,雖然我猜故事中的幾起案件應該是作者虛構,但在作者的歷史考究與寫作功力下,帶給我一趟虛實難分的閱讀體驗。故事的結局藉由 官兵衛 的自省,點出戰亂下的人民的苦痛與犧牲,不禁讓人唏噓。 故事主要由四起案件組成,基本上是 村重 調查後,與 官兵衛 討論後得到其暗示,進而破解謎題的故事結構,我認為推理部分不算嚴謹,但以時代背景跟武士設定來說,還算是可以接受。故事本身結合了 密室殺人 、 安樂椅偵探 …等常見的推理元素,當然四起案件背後還藏有其他真相,這點在其他小說也算常見的手法,然而整本書本身同時也是一個解謎的過程,謎題是為何 村重 會背叛 信長 ,這算是歷史上的一個懸案,作者在這本書中給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從推理小說還是歷史故事的角度來看,都是相當有意思的作品。

【試讀】一月的一萬道門

圖片
故事從主角一月在七歲時的一段神奇經歷開始,為了逃避眾人對其膚色的指指點點,一月偶然發現一道「門」,起初並沒有什麼特別,然而一月在日記寫下一小段故事後,接受到某種感召,再次打開那道「門」,發現「門」的另一端通往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不知為何,這段描述讓我想起電影《 羊男的迷宮 》,同樣想逃離現實的主角,同樣在故事的指引下,同樣踏入了與現實不同的神秘地域,不過我每次想到《 羊男的迷宮 》的結局就胃痛,還好這本書並不是同樣的走向。整體來說,這是一段找尋自我與追尋父母軌跡的故事,風格也偏向節奏明快的冒險故事,雖然劇情奇幻卻又帶者幾分人性的真實。 特別喜歡這部小說對於主角心境的描寫,沒有為轉折而轉折的突兀感,而是隨著劇情慢慢轉變的感覺。劇情也是如此,剛開始雖然有點曖昧不明,甚至帶點疑惑,但隨著一步一步揭開伏筆,才了解作者的用心,同時也對整個故事的世界觀有更多了解,不知道作者會不會延續這個架構繼續創作呢?總覺得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在持續閱讀的過程中,「門」除了一開始給我逃避現實的印象外,也開始覺得「門」其實代表的是人生中所面臨的各種選擇,每次選擇就開啟一段新的際遇,也許快樂、也許悲傷,也許帶給我們希望、也許讓我們失望,但不管好或壞,我們都必須面對自身做下選擇的後果,小心翼翼地向前邁步。

【微雷】【電影】他還年輕

這部紀錄片並非藉由各種訪談,來描繪詩人 吳晟 老師從小到大的故事,而是採用貼身跟拍的模式,並著重在2018-2020這段期間進行敘事。 對時事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想必可以很快聯想到北農風波,的確片中也有吳晟老師自述這件事對他造成的影響,但更多的是老師對農業、文學的熱情,還有他對土地、自然、環境的愛與擔憂。 整部紀錄片雖然長達141分鐘,每章節都是一段小故事,獨立卻又環環相扣,不僅展現老師文學中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更可從生活中觀察其思想的投射。 印象最深刻的是《筆記濁水溪》相關的段落,明確點出台灣這幾年環境的劇烈改變,著實令人擔憂。尤其是空拍河床的鏡頭,可謂怵目驚心,不得不讓人思考台灣目前所謂的經濟成長到底是用什麼代價換來?真的值得嗎?

【試讀】無聲的閃光 ~ 恐怖平衡帶來的不是平衡,而是恐怖

圖片
美國於1945年8月6日在廣島投下 小男孩原子彈 ,三日後又在長崎投下 胖子原子彈 ,同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 畫下句點。然而,核武器的軍備競賽才正要開始,蘇聯、英國…等國家開始研發自己的核武器,目前幾個核武大國在軍事上取得 恐怖平衡 ,截至今日也都未曾發生再度動用核武的戰爭。 威脅看似消失,加上歲月的流逝,我們對核武器的恐懼已逐漸淡去,僅偶爾會在電影、文學中看到相關的描寫,但很快便不在放在心上,畢竟這段過去對大部分人來說,實在太過模糊。就算不提多年後的現在,當年美國也對原子彈的相關報導進行嚴格管制,更何況對大部分人而言,只要死的不是周遭的親朋好友,一場災難事故死一、兩個人乃至數十人也許讓人難過,但當數字累計到一定的量後,死人只不過是單純的數字罷了,更何況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 ,遠不止成千上萬。 直到隔年 約翰.赫西 的報導,才讓大家真正理解到原子彈的可怕,而不只是冰冷的統計數字,這正是本書的主軸,作者 萊斯莉.布魯姆 藉由文學性的手法再次描繪出下當年記者與原爆倖存者的故事。 作為唯一在戰爭中使用過核武器的美國,這本書所描寫的一切是他們必須背負的原罪,與此同時,這部紀實文學也為我們一般民眾帶來省思,思考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相互保證毀滅的戰爭又有什麼意義? 說到底, 恐怖平衡 帶給我們的從來不是平衡,而是恐怖,我們只能選擇繼續活在這樣的恐懼之中嗎?老實說,我沒有答案,從個人角度來說,我們難以改變這一切,但當事實真相曝光在大眾眼前,被更多人了解後,這個社會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試讀】黃金鳥籠

圖片
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時讓人想起電影《 控制 》的情節,人物設定也有幾分像似,主角同樣聰明、有能力,並用自身能力幫助自己老公的事業,而她們的老公則同樣在成功後背叛自己,不過個人覺得《 控制 》更加曲折,且結局更令人恐懼,而這部的結局相對比較輕快一些。 故事從一開始就鋪陳主角霏伊背負著一段不願談及的過往,同時也是整部書的骨幹,全書以雙主線的劇情展開,一段描寫霏伊的現在,另一段則描寫她的過去,然而又可以根據時間軸分為三部曲。 第一部在現在的時間軸中,描寫霏伊與老公杰克離婚的過程,諷刺的是,也同時描寫了霏伊與杰克兩人熱戀的過往,也在開頭埋下了霏伊過去的伏筆,很顯然這段故事是霏伊迫不及待想拋棄的過往,連同瑪蒂妲這個名字也一併被他留在費耶巴卡,也讓讀者開始懷疑大學時代活潑亮眼的霏伊究竟有著怎樣黑暗的過去。 第二部則是描寫霏伊從離婚的傷痛中走向復仇的道路,「女性復仇」正是這本書的重要議題,近年來這類作品也相當多,例如《 花漾女子 》,當然這本書也不單純全部都著重在講仇恨,更多的是描述女性並不比男性差,有時只是他們選擇退居幕後、退居家庭,所以他們的光芒才逐漸被忽略。 第三部更讓霏伊的復仇遊走在犯罪邊緣,同時也接露費耶巴卡所發生的過往,霏伊與其家人的過去。隨著過去的揭露,大致上可以猜到結局的走向,老實說,我並不贊同霏伊的手段,但很同情他的遭遇,也能理解他想要復仇的心態。然而,不得不說這段的劇情安排,作者有點取巧,讓讀者藉由霏伊發現杰克的秘密,讓讀者完全無法同情杰克,也讓霏伊的行為更具有正當性,雖然前面早已埋下伏筆,但對於這段劇情,也許是太衝擊,總覺得作者的安排有點太過刻意。 整體來說,我認為這本小說相當流暢易讀,細節安排也相當精巧,除了主角霏伊,其他幾位女性要角也是相當迷人,但杰克完全被塑造成單純的反派,有點可惜,老師約翰的腳色有點突兀又不夠立體,雖然可以理解這個腳色所代表的意義,但總覺得可以再描寫得更好一些,不過打發時間來說,還算是不錯的娛樂小說。

【試讀】艾笛的永生契約

圖片
其實我並不太喜歡愛情故事,尤其是男女主角從此幸福快樂的那種,這樣的劇情總讓我想起《 安娜·卡列尼娜 》的開場白: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我想愛情故事也是如此,總是要有一些曲折離奇,才會有讓我想看下去的動力,尤其喜歡最後男女主角沒有在一起的結局,這也是我特別欣賞《 樂來越愛你 》的原因。但老實說,這本書還挺微妙的,結局有點難以歸類,這部分就讓讀者自行解讀吧! 主角艾笛因為與路克的交易,永生不死,然而卻無法被留在他人的記憶之中,只能在一些藝術家的創作中,找到些許殘存印象,猶如飛鴻雪泥一般。這樣的設定讓我想到《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同樣的永生不死,但這部電影的主角,則是因為不想被質疑為何不會變老,而選擇每隔10年就消失於自己的親友眼前。 永生不死所誕生的問題,其實在很多作品中都有被提及,算是一個相當老梗的主軸,但這本書的主角更慘,曾經接觸的對象,在一天後便會失去關於他的記憶,這樣的他雖然永生,但真的算是存在嗎?我覺得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哲學問題!不過這本書畢竟是個奇幻愛情故事,所以能記住主角存在的亨利便出現了,究竟為什麼他能記住艾笛?與艾笛又會有怎樣的發展?默默觀察艾笛的路克又會有怎樣的舉動?都很讓人好奇。總之,故事劇情相當吸引人,不同時間線的穿插彼此輝映,節奏也很流暢,雖然這本書很厚,卻是部讓人想看下去的故事。

【試讀】人工少女

圖片
相當有意思的作品,不管是故事背景、劇情都值得思考,看完後,讓我思考最久的一個問題是:記憶對於我們本身來說,究竟代表什麼,是單純過去的情報?還是形塑我們現在思考的累積過程?極端一點來說,記憶是不是正是代表了我們本身的存在? 故事設定在不遠的未來,瘟疫導致人類文明毀滅,看似 末日幻想 的科幻背景,對比如今的疫情生活,這份幻想不禁多了幾分現實感。尤其我前兩周也因為確診而被隔離,除了開門取餐,完全無法與外界接觸,看到故事中關於大禁制的橋段,稍稍能體會那種與社會、與他人隔絕的感覺,更別說曾多次看到百貨公司甚至是大馬路上門可羅雀的景象,在疫情前根本是難以想像的光景,可說是超現實的景象,然而在這疫情爆發的兩年中也化為現實。 故事主角並非人工製造出來的少女莉莉卡,而是他的父親,整本書基本上都是從他的角度來敘事,並且明顯揉雜了作者的自我投射與想像,為整部作品增添些許 魔幻寫實主義 的味道。主角的童年跟我的童年大約在相同年代,有許多高度重疊的共通回憶,比如說電子雞、需要沖洗底片的相機、《 侏儸紀公園 》…等等,當然也有作者身為 馬來西亞華人 專屬的記憶,比如說橡膠林、 油棕 、高腳屋,甚至還提到了 馬共 這段敏感的歷史〈電影《 菠蘿蜜 》正是以這段背景為故事主軸,然而這部電影在馬來西亞被禁止播放,原因是關於 馬共 的這段歷史在馬來西亞算是相當敏感的題材〉。 故事主軸是主角在與莉莉卡踏上追尋自身回憶的旅程,讓整部作品又像是一部 公路電影 ,然而隨著主角的旅程,打開了一間又一間的房間,每個地方早已物是人非。閱讀過程中,我一直有個疑問:莉莉卡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只存在於主角的想像之中?讀完整本書,我仍不能確定,只能確定莉莉卡是主角傳承自身記憶的容器或媒介,也許莉莉卡是否存在也不重要,也許作者只是單純藉由故事創作替自己的過去留下雪泥鴻爪,這樣說來,身為讀者的我們也許正是莉莉卡也說不定。

【試讀】螞蟻 ~ 相見恨晚的科幻小說

圖片
這部小說實在太有意思了!雖然是三十年前的作品,內容讀來卻毫不過時,可謂歷久彌新。這本書被歸類在科幻小說,老實說,一開始真的難以想像,但讀完卻只覺得理所當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關於螞蟻、看似科幻的文字描寫,基本上大部分是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刻的知識與精湛的文筆,透過擬人化的手法,將隨處可見的螞蟻,寫成如此精采絕倫的故事。 本書可說是一部螞蟻的冒險史詩,從螞蟻的觀點鉅細靡遺地描寫其社會結構、構通機制,甚至是戰爭…等等生態紀錄;同時,也是一部懸疑小說,人類主角喬納東意外繼承艾德蒙舅舅的房子,然而不僅舅舅的過去充滿謎團,屋中的地窖更讓許多人一去不回,究竟其中藏有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本書還是一部寓言,比起螞蟻的社會,號稱萬物之靈的我們所組成的社會真的更進步嗎?同樣身為社會性動物的人類,是否還存在著其他可能性?甚至可說是一部哲學故事,讓我們打破人類的角度,從不同尺度的觀點來思考平日的行為還有周遭的事物。 這本書看似主題很多,卻不雜亂,文字淺顯易懂,甚至字數也不算太多,卻帶給我相當多的衝擊與思考,不僅僅是生物方面的新知識,更多的是思考角度的拓展,從某個角度來說,人類也可能只是某些更高尺度或維度生物眼中的螞蟻罷了,書中的螞蟻尚且能認知到人類的存在,這也許是人類始終無法到達的境界也說不定。 故事大抵上分為人類與螞蟻兩線劇情交互穿插,不時引用書中關鍵人物艾德蒙所著《相對知識與絕對知識百科全書》的內容補充背景知識,劇情相當流暢緊湊,同時埋下許多謎題與伏筆,吸引人不斷翻開下頁,最後一一揭曉謎底,並將兩條故事線結合,除了精彩的故事情節,更蘊含許多有趣的奇思妙想,讀完只覺渾身舒暢、相當過癮,令人迫不及待後續兩集的出版。

【試讀】失控療程 ~ 不差但可以更好的懸疑故事

圖片
主角丹妮爾是一位居住在柴鎮的心理治療師,熱愛《 愛麗絲夢遊仙境 》,也因而生活在以此為主題的小鎮,家中更收藏各種版本的《 愛麗絲夢遊仙境 》,說起這本書跟疾病,不禁讓人想到“ 愛麗絲夢遊仙境症 ”,症狀有 幻覺 、 人格解體 、 失實症 …等等,雖然跟本書沒有直接關係,但總讓我不禁往這個方向思考,然而始終無法順利連結兩個文本,僅有作者在序中提及,其認為《 愛麗絲夢遊仙境 》主題為「凡事不可只看表面」,但我仍然覺得兩者連結非常薄弱,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總覺有些可惜。 另外,關於作者在序中提到: 「 心理治療師遭遇困難時會找誰傾訴?他們能將自己的秘密和恐懼交託予誰? 」 一開始覺得作者是不是沒有田野調查,如果是心理治療師本身的問題,當然可以找另外一位治療師協助,若是跟個案本身有關的問題,也是有接受其他治療師 督導 的機制。總之,作者開頭的這個提問,讓我覺得非常疑惑,前半段無法全心投入到作者的文字情境中,還好,後來的確加入了布朗醫師這個角色。 撇除以上兩點,這本書其實還不錯,全書主要以丹妮爾的視角出發,開頭就點出全篇主軸,主角懷疑三位諮商案主中,有一人是連續殺人犯,算是古典推理中的經典問題“ 兇手是誰 ”,讀者隨著主角的觀點,從諮商對談的過程中找尋線索,來推測謎底,作為一本犯罪懸疑小說,該有的懸疑性是有的,劇情節奏也流暢,結局的轉折也不錯,不算難猜,但很合理,而且仔細回想劇情,會發現作者早就安排好線索,之後再找機會重新閱讀一次,也許會有新的收穫。

【試讀】低智商犯罪

圖片
閱讀這本書時,讓我聯想到 赤川次郎 或 東川篤哉 ,故事偏向搞笑為主、推理為輔的 八嘎推理 ,再加上一些對於官場、社會的諷刺,雖然缺少壓抑沉重的犯罪氣氛,卻也讓人可以輕鬆閱讀,大概兩、三天就可以看完整本書,整體來說,算是放鬆之餘的休閒讀物,但如果是想看嚴謹 本格派推理小說 的讀者,這本書就不太適合。 個人不太喜歡某些情節,以巧合來拓展劇情,雖然不到非常誇張,而且有些部分是作為笑點使用,但總給我一種淡淡 御都合主義 的感覺,能否接受這樣的安排,可能見仁見智,但整體來說,的確是發展有趣且出人意料的故事。 劇情結構複雜精巧,以巧合環環相扣,人物眾多又各線交錯,所幸作者文字功力不錯,角色個性鮮明,不至於讓人迷失焦點,人物之間的利害關係與互動也是一大看點,而且畫面感很強,加上幽默的劇情,希望將來有機會看到這部作品的影像化。 最大的缺點是,總覺得翻譯有點偷懶,可能是因為這本是中國作家寫的,然後出版社直接把簡體轉成繁體,但有些用語不太合乎台灣的習慣,我有時要放下書本,稍微想一下才能繼續,不知道正式出版會不會再做潤飾。 雖然這部作品沒有神探、神偷,也沒有光怪陸離的犯罪手法,靠著猜想與巧合破案,反而又有幾分現實的感覺,畢竟現實生活中哪來這麼多奇案呢?撇開這部分,幽默諷刺的對白、層疊交錯的敘事、精彩的人物互動,還是讓這本書值得一看,作為消遣,已經足夠。

【試讀】一切皆有可能

圖片
今天介紹的這本短篇故事集,與作者另一本書《 不良品 》的主角,露西‧巴頓,息息相關。我還沒看過《 不良品 》,看介紹,似乎是以露西‧巴頓為第一人稱的故事,有點像虛構腳色的自傳或回憶錄,而《 一切皆有可能 》中恰好也提到露西‧巴頓出版了一本回憶錄,而各個短篇中的主角,與露西‧巴頓或多或少有關,甚至其中一篇短篇《妹妹》的主角就是露西跟她哥哥彼得,可以說是後傳性質的作品。可以的話,最好先看過前作,不然可能會像我一樣,閱讀的過程中,感覺少了些什麼,並不是說這本書不完整,而是一種情感上的缺憾,而且兩本書的視角恰好構成一種互補的關係。 全書共分九個短篇,幾乎所有的角色有一個共通點,可能對某些人造成痛苦,但同時也為某些人帶來溫暖,他們不是純然的好人,也不是絕對的惡人,就只是一個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而這些角色彼此互相影響,同時也讓我們對其生活的小鎮背景有不同視角的看法。 整體來說,大部分的故事都有點壓抑,還有一種與他人的疏離感,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秘密或心結,雖然未必是強烈痛苦,但卻無法與他人傾訴,只能自己默默承擔,畢竟我們無法完全同理他人,自然不可能完全理解其苦痛與相伴而來的影響,而這些心事包含各種面向,正如同《 安娜‧卡列尼娜 》的開場白: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全書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密西西比的瑪麗》,為愛走天涯的瑪麗使人敬佩又羨慕,瑪麗與安潔莉娜的互動,可說是說全書中相當溫暖的一頁。《妹妹》也相當有趣,露西回到自己的故鄉與彼得、薇姬相聚,從一開始的針鋒相對,到最後一起開車送露西前往芝加哥,我想這就是屬於家人間的包容吧! 這本書讀起來相當有趣,像是拼圖一樣,一點一滴地拼湊出故事的全貌,每個角色看似彼此影響,卻又各自背負起屬於自身的過往,就像我們的人生,也許我們都是一團糟,但我們不會總是一團糟,就像書名一樣,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