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物 ~ 深具本格推理精神的警察小說
米澤穗信 在台灣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應該是《 〈古籍研究社〉系列 》,雖然多數人熟悉的應該是改編為動畫的《 冰菓 》(實際上 冰菓 只是該系列的首集書名,而動畫也涵蓋系列小說首集之外的內容),再不然就是最近同樣改編為動畫的《 小市民系列 》。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以高中校園生活為故事背景的 日常推理 ,與一般推理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一般推理小說通常牽涉重大犯罪事件(殺人、失蹤等等),而 日常推理 則多從生活中的小謎團出發。基於這個前提,通常更著重於分析人物的「心理動機」,這點在前述作品中處處可見。 若認為 米澤穗信 僅擅長 日常推理 ,那便是極大的誤解。2007年出版的《算計》可說是相當早期的「生存殺戮遊戲」作品(當然比不上經典的開山之作《 大逃殺 》,但比起近年火熱的《 魷魚遊戲 》,早已問世多年);2021年出版的《黑牢城》則是結合歷史翻案的推理小說,除了成為史上首位同時獲得推理小說四大年度排行榜冠軍的「四冠王」外,更榮獲 直木賞 的殊榮;包括今天要介紹的這本《可燃物》,是以警察視角出發的 本格推理 小說,也橫掃各大推理排行榜,讓 米澤穗信 再度榮獲「三冠王」的頭銜。 雖然《可燃物》的故事不脫重大犯罪的範疇,但比起充斥許多稀奇古怪的機關或詭計的 本格推理 小說來說,《可燃物》中的犯罪可說是日常隨處可見,例如強盜傷人、交通事故、縱火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閱讀新聞時可能會看到的真實事件。雖然沒有太多複雜的手法或曲折的動機,卻憑藉著細膩的心理分析,找出案件中的疑點,還原事件的真相。在日漸炫技的 本格推理 作品中,可說是難得一見的「普通」作品,但正因為「普通」,反而讓人更感到真實,又因為這份真實,當揭露出事件真相時,更讓人感到驚喜又驚嘆,原來事件中的疑點皆有其根源與伏筆。 本格推理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若依靠現代鑑識的作法,很多問題往往不是問題。許多作者意識到這個問題,因而採取各種方式迴避,例如設定過去的時代背景,或以特定條件限制警方介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 暴風雪山莊 的故事模板。然而,《可燃物》卻反其道而行,更直接地將主角葛設定為警察,並在合理的情況下,提供各種微物跡證與關鍵細節作為線索,透過這些線索抽絲剝繭,揭開事件背後的謎題,這在 本格推理 作品中可說是相對少見的敘事手法。 特別喜歡在故事後半、真相揭曉前,主角幾乎都會條列目前已知的重要線索,並再一次提出問題,彷彿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