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推理劇:美食謀殺 ~ 美味且多變的本土犯罪小說


《餐桌上的推理劇:美食謀殺》(以下簡稱為《美食謀殺》)是今年6月推出的本土犯罪小說,由高雲章所著,「幻華創造」出版。劇情流暢,人物形象立體,最大的優點是故事風格多變,整體來說,只要不排斥犯罪類型故事的讀者,都推薦嘗試閱讀。

「幻華創造」隸屬於「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旗下。而「台灣犯罪作家聯會」(以下簡稱為「犯聯」)成立於2020年9月6日,2024年4月正式立案成為社團法人,是亞洲第一個致力於犯罪文學創作、評論研究的組織。過去數年曾出版犯罪文學年度專刊《詭祕客》(2021至2023年由尖端出版社出版,2024年則改由「幻華創造」出版)。台灣過去頗富名氣的《推理》雜誌(1984年11月創刊,2008年4月休刊),最近也由「犯聯」取得獨家授權,於今年6月復刊。相信對犯罪和推理文學熟悉的愛好者們早已對此兩系列耳熟能詳,並引頸期盼新刊的發行。然而,除了上述兩大系列之外,「犯聯」也曾出版評論文集《閱讀既晴:台灣犯罪文學作家群像》,當然也少不了小說類型的敘事作品,而這本《美食謀殺》正是犯聯嚴選創作小說的第一彈。

作為「幻華創造」出版的第一批作品,內容自然不會馬虎。實際閱讀後,我感到既滿意又驚喜。一般我們提到犯罪或推理小說,比較容易想到的應該是歐美或日本的作品,但這本《美食謀殺》卻是台灣的作品。老實說,筆者已有段時間沒閱讀本土的犯罪小說,對此作者也感到陌生,但本書卻讓我重燃對本土推理的期待。作品風格成熟,人物設計亦有亮眼之處。雖然謎題不複雜,但娛樂性十足,劇情節奏輕快,再加上本書又是多篇短篇組成,非常適合作為閒暇或睡前的讀物。

《七日盛宴》作為《美食謀殺》的開場,緊扣「美食」與「謀殺」兩大主題,對此類型小說有一定了解的讀者,從故事的開場就不難猜到後續發展。儘管如此,欣賞作者如何運用「美食」來帶出主角心境與過去仍是相當有趣的體驗。作者運用文字之妙,以食材和料理手法來暗示掌廚的主角想對食客述說卻又不能說出的一切。以虛構故事而言,這篇故事的黑色幽默不時讓人會心一笑,但又有一部份情節太過真實,真實到三不五時聽過周遭有發生類似的情節,也許我們自己就有過類似的經驗,令人不寒而慄。《七日盛宴》與其說是推理故事,不如說是驚悚故事。若到結局才明瞭真相的讀者,非常推薦再閱讀一次,想必會有新的感受。

中間四篇短篇是《以美食之名系列》,主角是菜鳥女刑警葉采薇。她在上司的要求下參加烹飪課程,每當案件陷入膠著時,烹飪課程的姜老師會以料理暗示破案關鍵。這系列完全屬於本格推理,並可歸類為「安樂椅偵探」的子類型。所謂的「安樂椅偵探」通常指的是不需要親自去現場,只要聽案件描述或觀察線索,就能推斷出真兇的偵探。比較有名的例子是柯南‧道爾所著《福爾摩斯探案》中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哥哥,邁克羅夫特,或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瑪波小姐探案》系列的主角,珍‧瑪波。另外,每當姜老師暗示葉采薇時,其實也代表目前的線索已經足夠解謎,喜歡與作者鬥智的讀者,此時可以開始嘗試推理兇手跟犯罪手法,這也是這種類型小說特有的醍醐味。比起開場的盛宴,這幾篇則偏向日常料理,雖然也有犯罪情節,但手法並不複雜,且在作者的調味下,輕鬆的劇情與人物對白,給人清爽、開胃的感覺。在解謎之餘,作者同時也替姜老師的過去埋下伏筆,為何他會從刑事組的王牌刑警,變成現在烹飪教室的授課老師,不禁令人好奇這中間的故事,期待此系列的後續消息。

作為收尾的《樓下的雞》又與前幾篇有點不同,首先這篇跟「美食」沒什麼關係,不屬於懸疑,更不是本格推理,而是偏向社會派推理。故事重點並不是案件,而是案件背後隱藏的人性,每條劇情線安排得宜,也看得出彼此之間的關聯,故事的畫面感很棒,感覺適合拍成電影,比較可惜的是結局來得有點突然。

這本小說雖然由六個短篇組成,且風格相當多變,且不只是劇情部分,連角色對話的「氣口」都有根據人物背景去調整,可見作者在人物設計上的用心。雖然收尾的短篇略顯倉促,但整體瑕不掩瑜,推薦給喜歡犯罪小說的讀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詭畫 ~ 更加成熟的「雨穴流」圖像推理小說

正念殺機 ~ 正念滿滿、諷刺十足的犯罪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