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3的文章

【試讀】慢思術

#慢思術 這是一本需要花時間閱讀的書,雖然內容看似不多,但吸收內化需要花些功夫,且書中有不少練習題,也需要花時間思考。儘管如此,若能將「慢思術」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看事物的角度會更多元,進而提供我們更多選擇。 在這個標題為王、資訊速食化的年代,對於收到的資訊,您是否曾興起「真的是這樣嗎」的想法。或者,聽到某個觀點,當下覺得沒問題,事後卻越想越不對勁,卻說不出問題在哪。如果沒有以上經驗,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打開新視野;即使有類似經驗,這本書多少也能幫助讀者的思考更進一步。 我想大多數人都聽過「 批判性思考 」,這個概念最早來自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 ,泛指利用系統性方法進行思考與質疑的一種思路脈絡。作者植原亮在書中第一堂課開宗明義提到「否定自己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這跟「 批判性思考 」有部分相通之處。 第二堂課從心理學中「 雙重歷程理論 」來解釋為何要否定自己的想法,簡單來說,大腦運作大致上分為兩種系統:迅速反應的「直覺」屬於系統一,費時費力的「熟慮」則屬於系統二。一般來說,大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往往是「直覺」,這是一種演化的結果,幫助我們迅速應對日常周遭的許多活動,然而往往也正是這種直覺式反應讓我們被誤導。第三堂課,則提供我們更多違反直覺的案例說明 。 第四堂課強調語言/文字的曖昧性,不禁讓我想起 京極夏彥 所著 魍魎之匣 一書中,京極堂曾說到: 「 就算發話者在說謊,離開你口中的言語將會自動傳達進對方心裡,任憑對方解釋。問題不在於如何表現,而是聽者如何解釋。 」 類似的道理,同樣的一段話,兩個人也許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所以在使用語言/文字與他人溝通對話,要非常小心。 第五堂課講述「因果關係」的重要性,並在第六堂課詳細解釋「因果性」與「相關性」的差別,我想只要有進行過嚴謹學術研究的人,大多能理解此差異,簡單說,因果關係是一種相關性,但相關性未必能推得因果,如果誤用,甚至可能倒果為因。 後面七到九堂課,提供讀者如何突破思考框架,找出應對方法與根本原因,從而提高思考精確度。最後,還提供幾題綜合演練。後面的部分,我自己還在消化,無法提供精煉後的想法。實際上可能也做不到,畢竟是融合前面所有觀念,這部分只能請大家自行買書來閱讀囉! 這本書由淺入深,提供我們一套思路框架,幫助我們提升思考的品質。書中也提供許多有趣的問題,讓我們演練,方便我們理解如何在生活中實際運用,反覆練習後,

【試讀】堇莊的房客 ~ 殘酷又溫柔的「我們」

圖片
相當有意思的一本小說,劇情屬於平淡日常、又夾雜懸疑的風格(有點日常推理的味道),甚至帶著幾分沉重,但本質上是一個溫暖的故事。 作者以堇莊管理員和久井一悟的角度切入,隨著故事發展,各個腳色的自我揭露,一幕幕揭開藏於眾人心中、不為人知的一面,顛覆和久井和讀者最初的想像。劇情轉折造成的前後反差,雖然頗具意外性,但仔細思考後,卻不覺突兀。相當佩服作者對情感的細膩描寫,並在各種想法的衝突下,描繪出人類的複雜、矛盾與包容。 我想大部分人本來就有多種面貌,這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面對不同人事物,自然要戴上不同面具去應對。然而,在反覆穿戴、變換的過程中,我們是否還能保有最真實的自我?或者已經被消磨殆盡?進一步思考,所謂「最真實的自我」真的存在嗎?還是說,每個當下的「我」都是「最真實的我」呢? 讀完這本書,帶給我許多思考。有些問題也許已經有答案;有些問題只有方向,還不清楚離終點有多遠;有些甚至連方向都沒有,只留下更多的迷惘。唯一能確定的是,我們都是「堇莊的房客」,是容器,也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容器。

【試讀】最強職場諜報術

#最強職場諜報術 #上田篤盛 在許多電影或小說作品中,諜報員運用各種高科技或社交技巧,從目標獲取情報的橋段並不少見。一般老百姓在現代社會,應該不太有機會用到相關的高科技,但若能將類似的社交、心理技巧運用於人際、甚至是職場上,我想對大多數人都會有所助益。而本書作者上田篤盛作為「前日本防衛省情報分析官」,便將他過往的經驗總結成這本《最強職場諜報術》。 老實說,讀完這本書的當下,覺得內容有點太精簡,作者講述許多原則性的概念,也有對應的說明,但實例卻相對少。個人覺得雖然不至於晦澀難懂,但書中提到的多數方法,也不是聽完就能馬上上手。不過,書中講述的各種技巧或關鍵,大多都有提及出處,只要花點時間消化吸收,真的有不明白之處再閱讀相關資料、書籍,實作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作者在前言曾提及「前情報分析官將『世界諜報員的技術』整理成一本書」,並系統化地將相關技術分為六大類(對應書中六個章節),並且皆為此六大面向提供豐富多元的技巧。《最強職場諜報術》作為相關知識入門書而言,算是整理得相當完整,若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也有相當多的資訊可以參考。整體來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