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眷村


12/15參加交大諮商中心志工團主辦的「土地情感關懷影展」,第一部播放的影片是“夢迴眷村”,放映當天還邀請導演陸孝文老師進行映後座談。

座談中導演提到過去曾拍攝紀錄片“湖畔眷村”〈其實“湖畔眷村”的主題並非眷村本身或眷村生活,而是湖畔民眾俱樂部搶救空軍十一村並再利用的記錄〉,因此獲得預算而開始拍攝“夢迴眷村”,首先完成的是“夢迴眷村-2005~2008搬遷紀錄”;然而隨著搬遷完成,新大樓卻出現施工品質不良…等問題,導演將這部分結合之前的搬遷紀錄,便是當天所放映的“夢迴眷村”〈然而後續的議題與抗議活動,因為一些利益問題而未能深入拍攝,相當可惜〉。

1949年,國民黨政府不敵共產黨撤退來台,許多國軍及其眷屬也一同來到台灣,政府機關為其提供住所,慢慢形成擁有自己文化的聚落,也就是所謂的「眷村」;後來政府為了土地開發照顧眷村居民,逐步拆除老舊的眷村,並配給新建大樓的房舍。影片中記錄下眷村中居民的互動,也記錄了他們離開前的不捨,尤其是對所謂的眷村第二代,也就是從小生活在眷村的那群人,更是可以看出他們對自己成長環境的依戀。

影片後半段,住戶因抗議活動而再度連結,然而眷村文化與濃厚的人情味卻不復當年,也因為如此.,更顯現這部紀錄片的珍貴,為台灣歷史中獨特的眷村文化留下真實的一幕。

我並非眷村後代,但看完影片後也開始思考從小居住的豐原、大學後待的新竹,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又是怎麼形塑出「我」這個人?老實說,現在的我恐怕無法回答這些問題,期許未來能對生長的土地、甚至是自己有更多的認識。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試讀】霧越邸殺人事件 ~ 堪稱公平的本格推理之作

【試讀】謎題師 ~ 融合宗教與科幻的懸疑小說

【試讀】慢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