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5的文章

詭畫 ~ 更加成熟的「雨穴流」圖像推理小說

《 詭畫 》是日本網路小說家 雨穴 於2022年出版的第二本小說,雖然延續前作《 詭屋 》圖像解謎的風格,但不管從故事劇情或是邏輯推理的角度出發,本作明顯成熟許多。 《 詭屋 》的原案來自作者於2020年發表的一篇網路文章, 【不動産ミステリー】変な家 。後來將故事內容剪輯成將近22分鐘的同名 網路影片 ,意外爆紅。隔年才重新改寫為《 詭屋 》並正式出版,結果也相當暢銷。原案其實只是小說中第一章,其核心概念確實令人眼睛一亮,相形之下,後面的章節相對沒這麼突出,整體說來,給人一種為了出版而硬湊後面故事的感覺。另外,人物動機也稍嫌牽強,比起推理懸疑小說,其實更像《 鬼太郎 》風格的離奇故事。 而《 詭畫 》在整體架構上規劃得較完整且具有一致性,各章節的謎題精采度沒有太明顯的落差。謎題跟故事本身也有緊密的結合,各章節環環相扣,剛開始讀第二章《晦暗不明的房間的畫》時,以為是與第一章完全無關、互相獨立的短篇故事,直到第二章結尾,才發現兩個章節竟然隱藏著不為人知、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第三章又切換到不同的故事線,但此時讀者已有心理準備,全心期待第四章串連一切,而結局也確實沒讓人失望,可謂是首尾呼應、一氣呵成。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於故事節奏的掌握相當精準。解開部分謎題後,同時埋下新的伏筆,讓人迫不及待地往下閱讀。敘事上也沒有太多餘的情節安排,可說是把劇情的「減法」做到相當完整,結局也把所有的謎題、伏筆交代完畢,並且扣回到一開始的故事。如此精練的敘事,令人難以置信,這僅是作者出版的第二部小說。 《 詭畫 》的核心謎題是圖像推理,作者邀請讀者與書中人物一起看一張圖或一組圖,由此出發,搭配某些情境敘述,進而去推理故事中創作者的創作動機或想藉由畫作表達的話語。對應的謎底可能是一樁不為人知的案件、一段塵封已久的記憶,甚至是死前留言,暗示兇手的身份。前作《 詭屋 》以房屋平面圖為素材,雖然在謎題設計上有些亮點,但推理故事中這類型的謎題並不少見。平面圖以外的圖像推理,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見到,坊間的謎題類型書籍中就有不少,但這類書籍在故事性方面很少花功夫。本作正是少見將圖像推理與犯罪故事結合在一起的作品,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用心打磨兩者,使之水乳交融,帶來具有創意且優秀的故事。 此外,敏銳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作者反覆在這幾幅畫與謎題中帶出一個概念:同樣的圖,從不同角度去看,也許會有不同的解讀。即使是故...

正念殺機 ~ 正念滿滿、諷刺十足的犯罪喜劇

《正念殺機》應該是今年筆者看過最有趣的一本小說,書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種矛盾感。「正念」這種看似正向的心理學玩意,怎麼想都覺得很難跟「殺機」聯想一起。然而, 卡斯登.杜瑟 卻巧妙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寫出一部看似荒誕,卻又充滿哲理的犯罪故事。這部2019年出版的小說,除了暢銷外,也很快被NETFLIX改編為影集,於今年推出,不難看出,這部故事自有其獨特魅力。推薦給所有不排斥長篇故事的讀者朋友,尤其是喜歡犯罪懸疑、黑色幽默情節的讀者,特別不能錯過。 一開始用正向來描述「正念」,其實並不完全精確。實際上,「正念」是一種自我覺察的思維模式,而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正面或負面的心理狀態,並進一步超脫自我,客觀思考為何會會有這樣的心理狀態,並反問自己這是否是當下所需要面對的。所以,「正念」的核心精神其實是「活在當下」。這樣的思維其實可以套用到很多情境,從這幾年出版的各類正念書籍中可見一斑,例如:《正念溝通》、《 正念跑步》、《正念飲食》等等,各種日常活動中都可以搭配「正念」來確認自己當下的狀態。不過,我想一般人應該不太會有機會將「正念」運用於犯罪,而這也是這個故事的獨到之處。 一名身處婚姻與家庭危機的律師畢永,為了女兒開始參加正念課程,日常一切看似慢慢地回到軌道,但主要負責的客戶卻捅了大簍子。這名客戶是黑幫首領大岡,他因衝動而殺了死對頭的一名重要部下,恰好被一群路過的學生看見並上傳到網路上,如何運用「正念」來收拾這個爛攤子,是畢永的主要目標,也是本書的一大重點。人物設定立體且有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主角畢永,明顯是一個自我中心、不擇手段的人,老實說,他的言行其實有點不政治正確,不過他身為犯罪集團的律師,他的不政治正確似乎更符合角色的設定,這也是畢永為何會將「正念」運用於犯罪的原因。說到底,「正念」只是一種工具,工具本身是中性的,結果的好壞往往還是由使用工具的人決定。「正念」確實是一種有效的工具,當這項工具被用於壞事時,故事的發展令人特別好奇。 比較可惜的是,這本書的翻譯在某些地方不太通順,讀了很久仍然不太明白,或許是諺語,或許有言外之意,但譯者卻沒有將這部分表現出來,萬幸的是這並未影響對整體劇情的理解。另外,這本書的巧合情節有點多,不過作為系列的第一集(目前原著已出到第五集),已經搭建起整個世界觀的雛型,並帶出主角的困境和與之對應的手段,相信作者在接下來的故事裡,會替...

【試讀】逆轉正義 ~ 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不同的正義

#逆轉正義 #下村敦史 在此之前,我只看過 下村敦史 的《 黑暗中芬芳的謊言 》,該書探討了 遺華日僑 、器官移植等社會議題,屬於 社會派推理 。同時,對於主角的心境描寫也令人印象深刻。近期出版的《逆轉正義》延續了《 黑暗中芬芳的謊言 》的特色,然而,這次故事的主軸圍繞著「正義」。 看完這本書的介紹,最先想到的是 邁可·桑德爾 的《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一書中,將正義分為三個出發點,即福祉、自由、美德,並推演出八種正義理論。由此可知,正義並非只有一種標準,而是具有多重面向的倫理議題,取決於思考的出發點與優先順序,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正義,而彼此之間的正義也可能相互牴觸。 本書由多個短篇構成,主題涵蓋霸凌、復仇、更生人等議題,引領讀者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所謂的「正義」。本次試讀的短篇《保護》,描述一起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的事件,儘管關於成年的標準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台灣,這都是觸犯法律的事件,即使兩情相悅也是違法。值得一提的是,這篇短篇的真相在結尾對我帶來了衝擊,一方面是我沒預期到會在 社會派推理 小說中看到 敘述性詭計 ,另一方面則是驚訝於自己的刻板印象。所幸,思考後,我認為這樣的反轉也不動搖我對這篇故事的看法,而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要帶給讀者的反思。

謊言裡的魔術師 ~ 講述女性困境的社會派推理

《謊言裡的魔術師 》是小說家 東野圭吾 於2024年出版的小說,為《迷宮裡的魔術師》的續作。上集講述神尾真世因為父親被人殺害而回到故鄉,與久未謀面的叔叔神尾武史合作調查事件真相。本作故事時間軸大致發生在第一集事件之後,同樣由這對叔姪搭檔擔綱主角,攜手破案。上集主要以追尋真世父親死亡的故事線貫穿全書,而本作則由數個獨立的故事組成。部分角色會在不同章節中互相客串,每個短篇分量不多,適合在閒暇時間閱讀,喜歡這對叔姪搭檔或短篇小說的讀者朋友可以嘗試。 本書日文標題《ブラック・ショーマンと覚醒する女たち》,若直譯成中文,應可翻為《黑魔術師與覺醒的女性們》,其中「黑魔術師」指的即是主角之一,過去曾經從事職業魔術表演、現在經營酒吧的武史,而「覺醒的女性們」則是指各篇章的主角。從標題來看,不難推測這本小說主要描述女性所遭遇的問題與困境,並在兩位主角的穿針引線下,突破難關的劇情。站在女性對立面的敵人不見得總是男性,有時反而是其他女性,甚至自己也可能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我們不需要陷入兩元對立的思考,這本小說在這點上處理得還不錯,給人一定程度的思考空間。 事件本身並不複雜,人物刻畫立體,搭配短篇小說的體裁,算是相當輕鬆的閱讀體驗。比較可惜的是,前期鋪墊的線索不足以讓讀者推敲,單純讓武史事後補充,若以嚴格的本格推理小說來看,明顯有失公平性,可說是不及格的本格推理。所幸,作者在這次的「女性」主題中,又塞入各種不同的議題(由於這部分會牽涉據透,再次便不贅述),而這些議題其實可能已存在於我們周遭,與其說這本小說是本格推理,不如說更偏向以社會議題為主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其實,東野圭吾過去部分作品中本來就同時存在這兩種風格,只能說若是期待本格推理的朋友,恐怕會對這次的故事失望,建議選擇其他作品閱讀,但若不排斥社會議題類型的作品,則可以嘗試本作。 延續上集的角色風格,做為「偵探」的武史做事不擇手段、遊走於灰色地帶,擔任破解謎團、帶領讀者走出迷宮的角色,而做為「助手」的真世則負責跑腿,做為緩衝劇情、輔助讀者理解細節的角色,這種一唱一搭的經典組合也依然在故事中起了良好的化學作用。相比於上集,武史在尖銳之餘,也多了一份圓融,讓人感覺到角色的成長與時間的變化。比較可惜的是,上集明顯對武史的過去埋下伏筆,這集卻沒有提供更多資訊,只能期待未來揭露這位魔術師神秘的過去。 這本小說雖然在解謎方面不夠嚴謹,不過在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