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謎題盒 ~ 減少超自然元素、增加心理描寫的精采續作
去年商周出版引進丹妮莉·楚索妮的《謎題師》,是一本結合科幻議題與神祕學的懸疑冒險小說。雖然故事中有許多超自然元素,與我原先預期的懸疑推理走向有些不同,但整體來說,閱讀過程還是相當愉快,詳細的感想可參考過去寫的 文章 。當時就已經知道這個系列出版至第二集《The Puzzle Box》,便一直期待商周出版的後續消息,終於在今年四月迎來《謎題師》的續作──《謎題盒》。 比起第一集,續作把故事中的超自然元素比例壓到極低,基本上除了對話跟解謎中提及的一些概念之外,大多數的情節都是符合現實,沒有太多意料之外的神祕力量參雜在故事中,然而並不影響劇情的精采,有許多出人意料的轉折。 標題所謂的《謎題盒》,其實就是一種 機關盒 ,基本上可以把它視為早期的保險箱,必須按照特定的順序才能解鎖機關,取出內容物。流傳至今,已經變成一種並不少見的益智玩具,我自己就有收藏幾組。這次故事中的主要謎題之一,是從明治天皇流傳下來的龍機關盒,每十二年才會開放讓一位解謎專家挑戰。然而此機關盒有許多致命機關,過去挑戰的六位專家,無一生還,而本作的主角,麥可·布林克,在解開前作的「上帝謎題」後,被日本皇室邀請挑戰龍機關盒。明治時期的謎題設計師和現代謎題破解師跨越時間的對決,是本作的一大重點。究竟為何要設計如此危險萬分的機關盒,盒中又隱藏怎樣的寶物或秘密,一連串的謎團都牽引著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往下閱讀。 除了謎題盒本身的危險機關外,故事還意外連結到日本傳統的 神道教 文化與政治角力,作者丹妮莉·楚索妮曾在日本生活過一段不短的時間,故事中不難看出他對日本文化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對日本文化熟悉的讀者,多少能從書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元素。 比較可惜的是,這次的故事明顯是一個過渡篇幅,結尾力道稍嫌不足,不過我依然很喜歡卡姆·普特尼的心境描寫,也十分理解他在故事後段的選擇(這也是故事結局衝擊力不夠的主因),相信他在後續故事將會扮演關鍵角色。 整體來說,雖然故事結局稍弱,但解謎過程仍是相當精彩有趣,而前作關於心境描寫不足的缺點,這集中則有大幅改善,想當喜歡這次的故事,期待作者盡快推出第三集。